相信很多人開實體店都有很多經(jīng)驗教訓(xùn),今天我們就來談?wù)剝r格的問題。有人說,做生意不是賣產(chǎn)品,而是賣價格。但我們國人有一種本領(lǐng):不是把產(chǎn)品做好,而是把價格做低!把價格做爛了,也就離關(guān)店不遠了……
不明白?先給大家講個故事:
顧客:這條裙子賣多少錢?
老王:100塊
顧客:怎么這么貴?同樣的款式隔壁老李才賣80塊?。?/span>
老王心想:不可能,這條裙子我才賺幾塊錢,全是靠走量,老李價格居然比我還低,他是怎么做到的?算了不管了!就算賠錢也要先把老王干掉!
老李:那行,這條裙子我打個七折!70拿去吧!你看看別的還要點什么?
就這樣,每次顧客一和老王提到隔壁老李的價格,老王寧愿賠錢也要接下這一單!就是為了和老李競爭,賠錢也要搶到這個顧客。
慢慢地,在老王的“努力”下,老李終于“關(guān)門大吉”了……
殊不知,走了個老李又來了個老張,這回的老張腦子很機靈!老王一降價,他就打折!老王一打折,他就促銷!變著花樣和老王杠價格,同一個款式,同一類產(chǎn)品,他掛的價格一定會比老王低。
終于,風水輪流轉(zhuǎn),老王的店鋪終于也“關(guān)門大吉”了……老王一直想不明白,自己本身就在做賠錢買賣了,為什么老張的價格還能比他低?他不賺錢嗎?
老張真的不賺錢嗎?不是的,現(xiàn)在的服裝市場,同類產(chǎn)品嚴重過剩,想要找到同款低價還不容易?
所以,這真是一個做死的時代,為了讓自己活,所以不想讓大家活!結(jié)果是,大家都沒得活!
華為掌門人任正非曾說的:“價格戰(zhàn)低價競爭,不僅損害同行、累死自己、坑死消費者,更損害中國商業(yè)的未來!”為什么實體店那么愿意動用價格手段?一個原因,就是見效快。不信你出去問任何一個實體店主一個問題:假如你的銷量下降了,你會怎么辦?你無非得到三個答案:打折、促銷、做廣告。這三個都是在變相降價,一降價,就動銷,速度快,效果好。但是,降價一旦成癮,很難戒掉。今天你打八折,明天恢復(fù)原價,顧客立馬不買單了,他會說:“你上次都八折了,不如這次還是八折給我唄!”你不給顧客就走唄,隔壁還七折呢,店鋪那么多不愁買不到!這樣連著幾天生意不好,眼看著快過季了怎么辦?算了不管了,先甩貨!七折!這樣幾次過后,顧客已經(jīng)被你“寵”壞了,你正價的時候他們根本不買,他們知道你肯定會打折的,等著就好了。就這樣,慢慢形成了惡性循環(huán)。
所以,降價雖然高效,但容易產(chǎn)生依賴,以至于下一輪就只有加大劑量,否則就無效。一旦產(chǎn)生依賴,就會改變盈虧平衡點。企業(yè)店鋪對利潤又那么敏感,所以,價格一旦下調(diào),就會在成本上想辦法。一旦在成本上動腦筋,就容易壓縮品質(zhì)。最后會發(fā)現(xiàn),價格手段其實逐步把自己往懸崖邊上推,往死路上逼!不僅如此,我們常說,物以類聚,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會吸引什么樣的朋友,對店鋪來說也一樣。常降價的店鋪,就會吸引對價格敏感的顧客;但是因為低價吸引來的顧客,勢必會因為更低的價格而離開。所以,價格無法帶來顧客的忠誠!低價產(chǎn)生的是價格認同,高價產(chǎn)生的是價值認同和品質(zhì)認同。低價吸引顧客容易,維護顧客難;高價吸引顧客難,但維護顧客容易。
價格做爛了,品質(zhì)帶差了,市場做壞了以后,這個修復(fù)的過程也會非常漫長,就像我們前文提到的老李、老王——你賣十塊錢我就賣五塊錢,不斷做低價想把別人搞垮,就是往自己脖子上套絞索!這個時代,行業(yè)不需要那么多“價格很低很厲害”的企業(yè),需要的是能真正為社會、為消費者帶來價值的企業(yè)!只有始終堅持自己品牌、品質(zhì)、價值的企業(yè),才會走得更遠,他們才是行業(yè)的脊梁,才是行業(yè)的未來和希望,才是值得尊敬的企業(yè)。
所以,實體店如果繼續(xù)拿價格手段做文章,把價格做爛了,就真的離關(guān)店不遠了!更多關(guān)于開店知識,可以關(guān)注“中侖網(wǎng)絡(luò)”公眾號!